大運集團從摩托車生產起家,一路風生水起,2009年后殺入重卡市場,填補了山西自主生產重卡的空白。重卡是一個慣常說法,在行業中,這類型車輛被統一規范稱為商用車。大運集團自打闖入商用車市場后,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,不斷推陳出新,成為行業翹楚。
已經組裝完成的大運重卡即將奔赴各地
市場是生產的導向,市場需求什么,就生產什么。商用車的輕量化就是大運集團在市場導向下,研發推出的“利器”,也是目前最受市場關注的車型。
“哪怕車身只是輕了100公斤,對于商用車而言就可以多載100公斤貨,那就意味著成本的節約,利潤的增加。”大運集團辦公室主任吳德峰說。
8月31日,在大運重卡的生產線上,記者了解到大運自主研發生產的輕量化車型——大運重卡V7,出道不久,就已被譽為行業標桿。
有些部位的焊接工作還得靠人工完成
大運商用車沖焊車間負責人張彥明介紹,重卡V7在底盤車架橫梁、推力桿及車橋等底盤部件上,采用合理的輕量化技術,使得整備質量較競品減少了300公斤,僅為7.26噸,非常適合煤炭、砂石料等散貨運輸。
一位從事煤炭運輸的卡車司機說,這款車就是省錢機器。最近幾個月他往返于陜西和河北之間運輸煤炭,公司新購置的大運V7,一輛可以多拉300公斤,因此每個月運費能增加3000元的收入。
工作起來一絲不茍的技術人員
8月31日,大運重卡廣州區域再次交付的18臺N6H大運重卡渣土車,同樣是采用了極致輕量化設計的車型,底盤質量輕至8.3噸。這款渣土車在行業內有“馳騁‘砂’場,無‘卸’可擊”的美譽,將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中發揮作用。
大運集團對技術研發和創新非常重視,在大運重卡的生產車間內有一個范宗海職工創新工作室,工作室的墻上張貼著這樣一句話:“產品和技術是企業的安身立命之本”。這個工作室成立于2020年2月,匯聚了由沖焊、涂裝、總裝、專用車車間共10余名工藝技術專家組成的具備專業素質、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。工作室的技術帶頭人叫范宗海,一個癡迷于技術革新,活到老、學到老的老技術工人。他年過六旬,在專用車行業已深耕41年,有65項技術創新,獲得了11個相關國家新型專利。老范說,科技在不斷發展,必須要向年輕人學習,要相互學習,聚智慧創新,協同攻關。工作室成立兩年多,已經開展了30余項技術創新活動。
焊接生產線上的機械手看得人眼花繚亂
長期以來,傳統重卡始終是行業的主流,但隨著雙碳國策的進一步實施,方興未艾的新能源重卡必將異軍突起,瓜分原屬于傳統重卡的市場份額。在繼續堅守傳統重卡戰場的同時,大運重卡加注新能源賽道,要實現彎道超車。
2021年6月16日,大運向保定智通新能源銷售有限公司交付60臺氫燃料重卡,為保障雄安新區工程建設物料需求出力。據了解,這一車型戰力彪悍,即便是身處零下25攝氏度低溫,車輛依舊運營穩定可靠。而在純電動領域,大運重卡也有多款新車推出。
運輸環境競爭激烈,不僅要靠技術的創新增加效益,還要考慮駕駛人的舒適性。卡車司機幾乎是以車為家,吃住都在車上,接連不斷地長途行車,只有舒適溫暖的駕駛室,才能讓駕駛員們安全愉快地長途跋涉。
這份榮耀既是肯定也是激勵
大運重卡的駕駛室在年輕化、時尚化、舒適性上也下足了工夫,更寬闊的駕駛室、更平穩的氣囊座椅,隨車還配備了多功能方向盤、中控大屏等設施,駕駛室就是一個小小的“家”。
中國的重卡行業發展至今,已逾一個甲子,有人如煙花閃過,有人如磐石矗立。
隨時代進步而不斷進步,方能不負所托。
即將走下總裝線奔赴遠方的大運重卡